
向來以電腦與手機為主要開發、銷售項目的蘋果公司(Apple),近年來頻頻想把業務觸手伸向汽車領域。
美國專利及商標局(United State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,簡稱USPTO),日前公布3項蘋果專利技術,分別是「動態元件保護」、「擴增實境顯示系統」及「沉浸式虛擬顯示」。
其實早在2014年開始,就有消息指出蘋果公司正在進行「泰坦計畫」(Project Titan)打算要生產電動車,更有分析師預期最快於2023年蘋果會開賣汽車。首先,於2017年4月,蘋果取得了在加州道路上測試自動駕駛汽車的許可。到了2018年時,蘋果在加州的自動駕駛許可證數量,已達到70個。
USPTO在今年4月,通過蘋果所提出的「可調式窗戶系統」專利,即「智慧車窗」。該車窗透過隔熱層、霧面層及反射層等多種玻璃面組合,加上晶片控制,使車窗能自動調整窗戶內的分層,以呈現吸收光線、反射光線,或是完全透明的狀態,不僅能有效達到遮陽效果,也不會遮蔽視線。
今年5月,USPTO通過蘋果的「乘客安全系統」專利。從美國專利及商標局所釋出的專利圖中,可以發現蘋果設計了讓乘客「面對面乘坐」的可能性,讓車內像是房間一樣,讓人們面對面交談。但由於這大大顛覆了傳統汽車佈局,使得安全系統也必須重新設計。蘋果提出,當汽車檢測即將受到碰撞時,將重啟展開的車廂分隔器,而開分隔器具有可伸展的側臂和額外的阻擋材料,在乘客和車窗間形成可滑動的充氣屏障。
另外,蘋果在第31屆全球開發者大會(WWDC 2020)中,除了發表iOS 14新系統之外,也宣布增添「數位汽車鑰匙」功能,讓使用者除了可以用iPhone或Apple Watch將車輛解鎖或發動外,也可透過「iMessage」與朋友和家人分享,或是在裝置遺失時透過iCloud停用。「數位汽車鑰匙」以超寬頻技術為基礎,透過U1晶片提供空間感知,使用者不需把iPhone從口袋或背包掏出,便可將車輛解鎖。
至於近期蘋果通過的新專利——「動態元件保護」(Dynamic Element Protection),減輕「車輛附近動態因素」(dynamic elements located within proximity of the vehicle)對車上人員的危害,而「車輛附近動態因素」可界定為其他車輛和行人。「動態元件保護」可當作管理車門的系統,透過內建感測器監視附近物體,決定車門開啟還是關上。如停妥的汽車,假若有其他車經過,系統會保持車門關閉;假若旁邊有車駛過,系統會限制開門幅度以避免碰撞。
動態元件保護更進一步應用是,若汽車停好但駕駛離開車,只有乘客或寵物在車上,系统會建議開啟空調保持車廂舒適。假使汽車在危急情況下沒有駕駛在場,系統會根據乘客反應自動鎖上車門。極端情況如車子進水,系統會關上窗戶和鎖門,並發出求救信號,有需要時還會提供空氣。
新專利其二「擴增實境顯示系统」(Augmented Reality Display System)是擴充實境系統,可在多個透明表面如擋風玻璃進行AR 投射,提供駕駛和乘客重要訊息,如車速、路面危險情況和遭建築物遮擋的汽車,系统都可提供額外細節,如以其他語言撰寫的路標疊上增強圖形,讓駕駛更容易看到和理解;行車時系統突顯預設路線,供駕駛遵循。蘋果正構思把顯示系統嵌入玻璃,讓圖像只讓車內人看到,車外人無法看見。
其三,「沉浸式虛擬顯示」(Immersive Virtual Display)是透過虛擬圖像解決暈車問題。虛擬圖像會隨車輛啟動和感測器的動態改變,例如改變方向或速度,讓乘客有較好感受;虛擬圖像完全獨立,可是移動沙漠場景,如果系統提前知道乘客容易暈車,還能為乘客提供更多調整。
對於如此高科技、高安全而人性化的未來車款,將令大眾拭目以待。
(圖:翻攝自網路)